close

工作正式來到了第三週,先前擔心的語言問題,確實在工作時,特別是交代些任務或者事項時,因為不知道專有名詞,所以還要一而再三地確認,有時候不知道怎麼表示自己的慚愧!反倒是服務客人過程中的基本對話,還沒有太大的問題。

說回到自己一個月來的工作樣子,從頻頻驚訝澳洲咖啡業文化和台灣不同的地方到,開始發覺也有些地方是大方向類似,而發展出不一樣的做法後,逐漸開始知道自己先前工作的經驗該怎麼發揮在這一份工作上,像是上機蒸奶泡、壓粉煮Espresso、對於飲品品質的控管、配方的背誦與熟記,算是兩家不同類型咖啡店的吧台經驗,讓自己能習慣配方跟做法上的變動,但很實在地,到現在我仍舊驚訝自己待的咖啡店,對於熱飲咖啡的要求,奶泡、熱牛奶、espresso,雖說這是每一家咖啡店的共同重點!但第一次用透明的玻璃杯盛裝Latte類飲品,讓奶泡厚度無所謂遁形,的確讓自己在一開始站吧台上機做咖啡時,有些自我錯覺是,是不是太久沒有上機做咖啡,退步太多的錯覺?(事實上,應該也真的是退步許多!畢竟將近半年沒有接觸吧台!)

前幾篇也提及很多澳洲咖啡工作迷人所在,但這篇來說說跟澳洲人工作時,我常常驚見些什麼:

比起在台灣店員除了跟熟客聊談以外,在澳洲不管陌生或者熟客,常常會看見店員駐足超過3分鐘以上的閒談,這一點是我工作到現在,常常在送餐或者外場當個Runner,無法想像的!特別是吧台或者廚房,已經響鈴多次(Ding for coming back.響鈴就要回來拿餐點。)有別於台灣客氣式聊天,澳洲咖啡店與客人的閒聊,可真說是掏心肺地跟你聊聊生活的細節,反觀自稱是最美風景是人的台灣,反倒多的是疏遠吧?(我待的城市是澳洲觀光景點城市:Surfers Paradise,這邊應該無關乎城市與鄉鎮的差別,畢竟這裡也是年輕人上班族很多,所以城鄉差距的問題,反倒先被排除了!)

與台灣人相同愛喝咖啡,但比起喝品牌與喝名氣,澳洲人常注重的是好喝不好喝與吧台手呈現的方式,咖啡豆的選擇更不是所謂輕中重烘焙、產區、處理法為前提,而是哪一個是適合自己胃口為前提,這實在是讓自己驚訝一個咖啡文化能成熟到如此,而不讓自己消費的選擇落入廣告與說法之中。每次在外場送餐時,總是禮貌地詢問客人:

How was your coffee?(今天的咖啡如何?)

總會聽到些讚美或者指教是:

Beautiful as usual!(和以往一樣的好!)

Who do this?Perfect!(今天是誰煮的呢?非常好喝!)

A little bitter, but still nice.(有些苦,但還是好喝)

反觀自己一路上在台灣的客人,當然也不是特意去批評或者讚賞貶抑哪一種消費模式是對是錯,只是當一個產業內的消費者,越有能力分辨產品的好與壞時,是不是相對地促使一個產業自身對產品的品質把關更加上升?而避免各種商業上的弊端作為。

(近日我自己對於台灣咖啡業界及相關產業,感到最大的醜聞莫過於85度C在澳洲的低薪黑工問題與台灣味全林鳳營牛奶還能繼續生存。)



arrow
arrow

    卡波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