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正式發覺自己是一名服務型的咖啡師,算是在星巴克工作後期,當自己開始延伸閱讀相關的書籍,去奠定自己對於咖啡師一職的特性的認知後,反觀自己在早期所受的訓練,以及後來自己展現的成果,進而推斷出自己是先從初心者,延伸到服務型咖啡師,這一個看似簡單,但基本上不簡單的咖啡師特性。
  
通常提到服務,好像是低聲下氣的服務,而不帶有個人情緒、特質什麼的,但在自己還在星巴克,甚至後來的獨立咖啡小店,甚至到澳洲的咖啡店工作後,我不得不承認,先成為一名服務型的咖啡師,真的有助於自己在咖啡師這一份工作上的職涯發展,特別是工作熱忱這件事。
  
身為一名服務型咖啡師,所謂的「服務型」,不是指身段放多低!是個人散發出來的特質,與相關的技藝去構成一名咖啡師呈現出服務為主軸的狀態。個人特質,不外乎與咖啡師本身的家庭教育、天生人格有關,在這一點上,自己其實沒辦法很明確地說,怎樣的人格,才能勝認咖啡師這份工作!畢竟自己從事咖啡師四年快五年有,見過共事過的咖啡師,各個本身所具有的特質有所不同。

  
但以自己的個性為出發點,我能給的建議是,「沉住氣!」,不管狀況多麼糟糕,其實都不應該背棄咖啡師這份工作。這與自己從事咖啡業初期,曾因為手腕疼痛,不懂得去溝通能否有人接替自己的咖啡吧檯崗位,手腕發疼自生悶氣以後,摔了裝滿牛奶的牛奶搖杯,頭也不回地走人,進而搞得店務當下整個停擺,爾後多虧店長副店長多方溝通也不放棄自己,自己才保有咖啡師這份工作與熱忱。

〈詳情請見「不好意思,今天沒有買一送一」一書,W門市時期〉
  
而個人技藝,以自己的學習進度而言,「話術」,是目前自己認為成為一名服務型咖啡師的基石,人常道:「做得好,不如說得好!」,在咖啡業中,這一個通則一樣可行!從面銷過程中和消費者溝通,傾聽、分析、提出建議,從一個大家再熟悉不過的消費行為中,提供出更專業的見解以外,服務,不光只是知識性與商業性。
  
「同理心」,是除了「話術」之外,讓服務型咖啡師更貼近人群的核心,但會把他歸類到技藝這邊,而不是個人特質上,是源自於自己也是經歷過後天培育出同理心的過程。如果只是因為客人付了錢,所以自己要相對提供對等的服務與關懷時,其實如此的想法,並不會對咖啡師本身的自我成長動機有所啟發,不管是製作咖啡的技藝本身,或者與客人的應對進退,又或者對於店務經營上的貢獻上,少了自主性,其實就會消減退很多!
  
而「同理心」正是設身處地地去思考身為一名消費者、管理者,他們會期待的咖啡師,為它們帶來怎樣的咖啡與服務,這其實不只是自己能成為一名服務型咖啡師的契機,更是延伸到後來自己開始鑽研技術面與管理面的契子。
  
如果用台灣餐飲服務業的現況來看,所謂的「服務型」咖啡師,可能會淪為一種既定印象是:
  
「你不就是賣咖啡的,服務,不就是你本身該做好的?」
  
如果就自己在台灣服務時的工作想法,我一定會說這是無庸置疑的!必須做到好的!但自從自己來到澳洲闖蕩後,真感受到很實在的是,當身為咖啡師的我們,真提供出服務時,客人是否個個都值得服務?這不單指是雙方之間對彼此職業的認知,更深刻些的是,整個國家對於一個職業的認同感!
  
至此,能成為一個「服務型」咖啡師的每一位,我都想至上最高的敬意!
  
自己一直很喜歡看的漫畫:王牌酒保(Bartender)裡面曾提說過一段:
  
社會學家Arlie Russell Hochschild提到,除了頭腦勞動、肉體勞動,還有「情緒勞動」(Emotional Labour)。比方說從事服務業的人,無論受到多麼無理取鬧的客人抱怨,也要割捨自己的感情,面帶笑容地應對客人。於是身為人類的情緒能量就會枯竭,便很容易得到「身心耗竭症候群」(Burnoout Syndrome)。
  
此話一點都不假,自己將近五年來的工作經驗,多少次情緒關卡的考驗,其實最後成為「服務型」咖啡師的關鍵點,真的就只是自己能不能沉住氣!對於一家咖啡店如果真有幸雇用到一名「服務型」咖啡師,我真的必須說,請珍惜身邊每一位有服務熱忱的咖啡師。

arrow
arrow

    卡波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